我應該選擇泵嗎?
胰島素泵新手入門
目錄
- 第1章節: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
- 第2章節:甚麼是混合/半閉環系統?
- 第3章節:胰島素泵如何輸送胰島素?
- 第4章節:餐前大劑量胰島素
- 第5章節:大劑量類型
- 第6章節:自動暫停功能
- 第7章節:甚麼是活性胰島素?
- 第8章節:生活例子 1:持續多天午餐後高血糖
- 第9章節:生活例子 2:校正後時間低血糖
- 第10章節:生活例子 3:午夜高血糖
- 第11章節:運動小貼士
- 第12章節:使用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的小貼士
- 第13章節:胰島素泵的優點和缺點
- 第14章節:給家長的話
第1章節: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
胰島素泵
- 胰島素泵是輸送胰島素的電子裝置。
- 用家需要設定內置劑量計算系統、輸入血糖讀數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來估計胰島素需求量,然後指令胰島素泵輸出適量的胰島素。
- 通常可與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互通。
胰島素泵組件包括:
- 泵裝置:一個包括操作介面和處理系統的小機器
- 一次性胰島素儲液器及輸液器(通常需要每三天更換一次)
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
- 在皮膚下的感應器監測組織液的葡萄糖濃度
- 感應器讀數是來自組織液而非血液,可能與血糖讀數不同
- 組織液葡萄糖相對血糖變化大約延遲五至十分鐘
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可連續取得皮下組織液的葡萄糖讀數,能更有效地取得葡萄糖趨勢。這個監測裝置可獨立使用,亦可配合胰島素泵使用。
第2章節:甚麼是混合/半閉環系統?
如今,市場上大多數胰島素劑量計算裝置,會根據感應器葡萄糖值,自動調節基礎胰島素的輸注速率,但用者仍需要輸入進食的碳水化合物量,輸注餐前大劑量胰島素。因此,它仍然是混合/半閉環系統。
由3個基本部分組成:
- 連續葡萄糖監測裝置
- 胰島素劑量計算裝置:根據感應器葡萄糖值,以電腦系統計算出適當胰島素輸注量,包括基礎和餐後大劑量輸注。
- 胰島素泵:根據計算指令,進行輸注。
透過以上3個部分,人工胰臟可以自動調節劑量並提供胰島素的輸送。
第3章節:胰島素泵如何輸送胰島素?
基礎胰島素
- 用者只需要一種速效胰島素(例如 Aspart 或 Lispro),經過泵每分鐘輸注到皮下組織,代替了長效胰島素。
- 由於身體在不同時段需要的基礎胰島素劑量不同,我們可按個人需要設置不同的基礎胰島素輸注率。
大劑量胰島素
-
控制餐後高血糖
- 進餐前,用者需輸入將會進食的碳水化合物量,泵就會輸出相應的餐前大劑量胰島素,去降低餐後高血糖狀況。
-
校正過高的血糖水平
- 當血糖讀數高過目標血糖值,用者只需輸入當時的血糖值,程式便會計算所需要的額外速效胰島素來校正高血糖。
胰島素/碳水化合物比值:
- 用於計算處理碳水化合物劑量
- 一度胰島素處理的碳水化合物量(克)
- 例:胰島素/碳水化合物比值是10,意思是每進食10克的碳水化合物需要1度的速效胰島素
胰島素敏感系數:
- 用於計算校正劑量
- 一度胰島素所能降低的血糖度數
- 例:胰島素敏感系數是4,意思是每一度胰島素將降低4mmol/L血糖
第4章節:餐前大劑量胰島素
處理碳水化合物劑量 + 校正劑量 = 餐前大劑量胰島素總劑量
- 處理碳水化合物劑量 = 碳水化合物(克) ÷ 胰島素/碳水化合物比值
- 校正劑量 = (現時血糖 - 目標血糖) ÷ 胰島素敏感系數
例子:
- 計劃吃40克碳水化合物
- 現時血糖:17.2mmol/L
- 目標血糖:5.6mmol/L
-
胰島素泵設定:
- 餐前大劑量胰島素總劑量 = (40 ÷ 10) +[(17.2 - 5.6) ÷ 8] = 5.5度
第5章節:大劑量類型
常規大劑量
- 原理: 輸注單次指定劑量的胰島素
-
用途:
- 用來處理低纖維,低蛋白質,低脂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白飯、水果…)
- 校正高血糖
方波大劑量
- 原理:在一段時間內(從30分鐘至8小時)均勻地輸注單次大劑量
-
用途:
- 需要處理長時間消化的食物或延遲吸收的情況,如碳水化合物量較低但高脂肪食物
- 進食時間較長的情況(如火鍋、燒烤…)
雙波大劑量
-
原理:
- 輸注即時常規大劑量之後接著輸注"方波"大劑量
- 一部份常規大劑量能對應即時升高的血糖,而剩餘的方波大劑量則有助於對應延遲升高的血糖
- 用途:進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均高的食物(如意大利薄餅),因為脂肪會延長食物消化的時間
第6章節:自動暫停功能
葡萄糖值過低時 — 暫停輸注
- 當感應器葡萄糖跌至已設定的下限時,即時暫停輸注胰島素。
葡萄糖值過低前 — 暫停輸注
- 感應器葡萄糖預計於30分鐘內跌至已設定的下限時,暫停輸注胰島素。
第7章節:甚麼是活性胰島素?
- 當輸注大劑量後,胰島素的活性程度會隨時間慢慢減至零。
- 當再次輸注大劑量時,泵會按照當時的活性胰島素值,來調節劑量。
- 例如:活性胰島素預設為4小時,我們在上午8時輸注8度大劑量,活性胰島素將會每小時下降2度,至4小時後,即中午12時,下降至零。
第8章節:生活例子1
持續多天午餐後高血糖(反映大劑量胰島素不足)
- 晴晴吃了60克碳水化合物作午餐,午餐前血糖6.5mmol/L。2小時後,血糖升至13mmol/L。
- 解決方案:把她的胰島素/碳水化合物比值(ICR)由15降至12,胰島素劑量便會由 4度加至5度。
- 目標範圍:餐後2至3小時血糖上升2至3度。
- 只供闡述用途,所有劑量更改需由醫護團隊確定
第9章節:生活例子2
校正後時常低血糖(反映校正劑量過多)
- 朗朗校正前的血糖讀數為14mmol/L,目標血糖為5.6mmol/L,但校正後血糖跌至3.2mmol/L。
- 解決方案:把他的胰島素敏感系數 (ISF) 由4提高至5後,校正劑量便會由2.1度減至1.7度,以避免過度校正和低血糖。
- 注意:混合/半閉環系統使用者不需調教胰島素敏感系數。
- 只供闡述用途,所有劑量更改需由醫護團隊確定
第10章節:生活例子3
午夜高血糖(反映基礎胰島素劑量太少)
- 盈盈午夜時血糖持續偏高。
- 解決方案:午夜12:00至早上7:00期間的基礎胰島素率由每小時0.7提高至 0.8度,血糖便會在午夜維持目標水平。
- 注意:混合/半閉環系統使用者不需調教基礎胰島素率。
- 只供闡述用途,所有劑量更改需由醫護團隊確定
第11章節:運動小貼士
- 在運動期間密切留意感應器葡萄糖變化。
- 水上運動時,不要停止連接胰島素泵超過一小時。
-
臨時目標值
- 運動時,使用半閉環系統的用者可以設置至較高的臨時目標值(例:8.3mmol/L)。
- 你可延長較高的臨時目標值(可能延至整個晚上),或於進行強度較高/時間較長的運動時補充額外的碳水化合物。
- 你亦可因應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提前設定臨時目標值。
-
臨時基礎率
- 在運動時,可設置或預設臨時基礎率,以穩定血糖水平。
- 臨時基礎率可設置為30分鐘至24小時。時間結束後,原本的基礎率會自動恢復。
- 你亦可以因應運動強度,在運動30分鐘前轉換至臨時基礎率。
- 注意:混合/半閉環系統使用者不需調教臨時基礎率
- 使用臨時目標值後,如葡萄糖值仍然低,可以考慮暫停胰島素泵或轉用手動模式,轉至臨時基礎率和啟動低感應器葡萄糖值前暫停輸注。
- 如有突發活動,而葡萄糖低於5mmol/L時,請在活動前補充易於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第12章節:使用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的小貼士
胰島素輸注
- 準確地計算碳水化合物量,盡量於餐前(5至15分鐘)輸注餐前大劑量胰島素。
- 回應胰島素泵發出的警報和提示。
- 高血糖時,按照指示輸注校正劑量。
-
忘記餐前輸注大劑量胰島素:
-
如果仍在進食後一小時內:
輸入已進食碳水化合物克數的一半,並在兩小時後重新檢查血糖值。如果血糖值仍在高水平,請輸入當前血糖值,並根據泵的指示輸注校正劑量。
-
如果已進食超過一小時:
請輸入當前血糖值,並根據泵的指示輸注校正劑量。
校準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
- 視乎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型號:某些型號每天最少校準兩次(即每12小時一次),建議在睡前和上課前校準。
- 校準時,應即時輸入血糖值,並避免在葡萄糖水平波動時校準(例如飯後、輸注快性胰島素後、運動期間)
- 你可以設置校準提示,提醒自己稍後進行校準。
- 應在有重要活動前(如考試前)進行校準。
睡前建議
- 避免更換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或胰島素輸液器。
- 睡前先作校準。
- 如果睡前血糖偏低(4-5mmol/L),你可以進食小食(5-10g)以稍微提高血糖,以免因基礎胰島素輸注過少而退出自動模式。
- 如果血糖過高, 請根據泵的指示輸注校正劑量。
旅遊時
- 攜帶有關使用胰島素泵和連續式葡萄糖監測裝置的醫生信,並通知機場保安人員和航空公司職員。
- 在檢查手提行李時,讓工作人員以目視檢查所有儀器,不要使用X光安檢機。
- 全身掃描儀可以是X光的一種形式,在通過掃描之前請移除感應器和傳送器,或要求另一種檢查方式代替全身掃描儀。
- 隨身攜帶所有泵配件,包括感應器、傳送器、額外的胰島素泵輸液器、胰島素筆等。
- 攜帶額外的胰島素筆和針頭(泵故障時使用)。
- 攜帶用於儲存胰島素的冷藏袋。
- 抵達目的地時,根據當地時區更改泵的時間。
第13章節:胰島素泵的優點和缺點
胰島素泵的優點:
- 減少注射次數
- 提升生活自由度
- 減少低血糖情況的發生
- 胰島素注射劑量更精準
- 個人化
- 改善生病或運動期間的血糖控制
胰島素泵的缺點:
- 連接問題: 如葡萄糖感應器讀數因信號問題未能傳送到胰島素泵/手提電話
- 酮酸中毒的風險:因為泵故障、喉管扭結、移位、堵塞、氣泡
- 皮膚敏感或感染
- 頻繁的血糖測試
- 放置輸液器時的疼痛和恐懼
- 胰島素泵和相關物資價格高昂
- 醫療廢物
第14章節:給家長的話
我的孩子適合使用泵嗎?是或否
- 孩子怎麼想?尊重他/她的決定!
- 願意一直將泵連接到皮膚上
- 願意計算碳水化合物
- 願意回應警報
- 了解甚麼是泵故障以及如何處理
- 糖尿技術不是萬能的,泵/新技術未必適合所有人
- 即使有糖尿新技術,仍要接受血糖控制的不完美
- 胰島素泵只是治療選擇之一
- 許多採用傳統的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糖尿病小朋友,也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 如果胰島素泵適合你的孩子,請諮詢你的醫護人員,了解更多詳情
聯合製作
香港兒童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組
兒童糖尿協會
作者
香港兒童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組
潘綺雯姑娘
陳寶璘姑娘
童月玲醫生
特別鳴謝
香港兒童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組的病人及家屬
香港大學醫學生
陳靖殷
盧盈甄
溫馨提示:技術與時俱進,未來可能會有進一步的細節修改
Jan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