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印刷媒体)
重启医疗交流 造福病童
香港儿童医院首办粤港大湾区儿血病例讨论会
2023年10月10日
成报
本港每年平均有170至180宗儿童癌病新症个案,当中以急性白血病居于首位,占总数大约四份一。香港儿童医院集中为全港患有癌症及复杂血液疾病的18岁或以下儿童提供诊断及治疗。作为全港唯一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医院在2022年便进行了30多宗自体及异体移植。此外,血液及肿瘤科亦为有需要病童提供其他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标靶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
最近,香港儿童医院联同香港儿童血液及肿瘤科学会举办了「粤港大湾区儿血病例讨论会」。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接近20间医院,一共70多位专家来港出席,共同讨论一些复杂难治的儿童血液病例,包括其症状、诊断过程、治理方法等,深入交流专业意见,互相参考,集思广益。
来自大湾区70多位儿童血液肿瘤专家共聚香港儿童医院,深入交流,集思广益。
病例交流 实地参观
其中,本院唐沛容医生介绍的一宗个案被评选为当日最佳简报。个案中的病童临床表征初时令人怀疑是白血病,经跨专科团队反复推敲,最终得出正确诊断,原来是严重偏食导致维他命C缺乏,因而产生各种毛病。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梁锦堂教授亦介绍了儿童白血病精准治疗的研究。我们同时安排与会者参观血液及肿瘤科病房、模拟培训中心及科研实验室。2019年医院管理局辖下5间医院(即玛丽医院、伊利沙伯医院、玛嘉烈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及屯门医院)的儿童癌症服务合并,调迁到香港儿童医院,不久之后便爆发疫情,所有实体交流活动随之暂停。今次是我们疫后首次承接由大湾区相关医院轮流筹办的研讨会,作为一个互惠平台,意义重大。
各医院代表报告复杂难治病例的治理方法,互相学习借镜。
众所周知,内地人口庞大,有较多奇难杂症,这些丰富经验可扩阔本地医护人员的视野。另一方面,香港著重实证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并拥有与世界接轨的优势,例如参与国际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及在著名学术期刊出版文献。双方透过这平台互相学习借镜,更可加强彼此联系,有利临床和科研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与会者参观模拟培训中心。中心配备完善器材,营造各种像真临床情境,为全港与儿科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实用课程。
开启沟通之门 共谋治疗方向
有与会者用「精彩的瞬间,美好的一天」来形容当日的活动,说医院的配置既高端又细节周全、培训硬件完善、充满科研热诚、与社区伙伴为病童家庭提供身心支援,均令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我很高兴医院各团队的努力获得内地业界认同,更重要的是,这次开启了大家日常非实体沟通之门。在研讨会过后,个别大湾区医院的代表已表示,会透过视像参加本院每个月举行的「hospital grand round」讲座,听取本院的医护人员分享不同复杂儿童病症的跨专科跨专业治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
除了血液及肿瘤科,香港儿童医院其他专科的临床和学术交流在疫情后都再次活跃起来,纷纷与区内和国际同侪恢复或建立新的联系,共同为病童的福祉努力。
撰文:香港儿童医院血液及肿瘤科服务主管郑伟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