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童醫院通訊》
音樂藝術作穚樑
病童家人互訴心聲更親密
病童家人互訴心聲更親密

▲ 「匯藝童樂園」啟動禮邀得社區合作伙伴帶來精彩表演。
長期往返醫院接受各種治療,難免對病童及家屬的身心造成負荷。病人資源中心推出「匯藝童樂園」計劃,以藝術及音樂撫慰病童心靈,為他們打氣,重拾動力對抗病魔。
病人資源中心社會工作主任林鳳翹說,不少外國研究指出在治療過程中融入音樂和藝術元素可帶來正面影響:「能提供一個媒介讓病童抒發情感和需要,並透過參與活動增加掌控感,從而緩減焦慮和孤獨感,促進療程效果。」中心獲香港兒童醫院慈善基金撥款,推行為期18個月的「匯藝童樂園」先導計劃,參考了超過十間海外兒童醫院的經驗,每星期都會為病童及家屬舉辦不同活動及工作坊,如藝術創作、故事分享會、演奏會等。

▲ 多個社區合作伙伴參與音樂藝術市集,節目豐富,病童及家人樂在其中。

▲ 專業樂手義工趁聖誕佳節,戴上鹿角到病房演奏,以悠揚樂韻為住院病童送上節日祝福。

▲ 容易掌握的小樂器可增加病童在音樂活動中的參與感,透過節奏表達情感。
藉活動打開心扉
這些活動的重點是互動性及參與性,設計較為簡單,不需特別技巧,不設標準答案,讓病童及家人可以盡情享受。助理社會工作主任黃秀貞表示:「我們留意到有些家長初時會叫孩子填顏色不要填出界,貼紙要貼在正確位置,但幾次之後,他們開始學習到享受參與的過程,也看到小朋友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 病童及家長透過簡單的藝術創作,放鬆身心之餘,亦可互訴心聲,促進親子關係。
黃秀貞不時遇到家長詢問怎樣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她卻認為這並沒有指標,希望家長不要有太大壓力,最重要是理解和回應子女的需要。她鼓勵家長透過不同活動觀察子女,聆聽他們心底話:「有時小朋友想要的不是食大餐或去旅行,只是一些每天與家人都會做的事,希望有更多親子時光。」

反應正面 冀引入更多元化活動
中心亦定期舉辦交流會,讓病童及家人分享對活動的感想,得到不少正面回饋及肯定。參考這些意見,中心策劃活動時就能更切合使用者的需要,服務更貼心。林鳳翹期望今年進一步提供多元化活動,例如瑜珈及表演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