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

前言

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龔楊恩慈女士

我懷着喜悅的心情,撰文慶賀香港兒童醫院啟用五周年這里程碑。我首先要衷心感謝政府和醫管局成立醫院的卓見,和一直以來的領導。

自2018 年投入服務以來,我們致力為與奇難雜症戰鬥的兒童,帶來優質治療和希望之光。我們與兒科服務網絡中的其他醫院攜手朝着卓越醫療中心的目標,提供跨專科臨床服務,同時進行科研與培訓。在推動兒科發展的道路上,香港兒童醫院代表了堅定不移的決心,這歸功於優秀的醫院團隊、醫管局同事們的通力合作、醫療業界的貢獻、善長的慷慨捐助,和李聯偉主席帶領的醫院管治委員會的支持。

在香港兒童醫院裏,感人故事每天上演。它們彰顯了醫護和支援人員的專業和承擔,見證他們如何不辭勞苦,為病童及家人提供全天候照顧。大家能創造今天的成績,不是單靠既有資源,而是靠每個人多行一步,去探索任何可能性。

雖然我們未必能為所有病童的病症提供答案,但是我們會永不停步地追求更高的臨床水平,為兒科醫學開拓新疆界。我們會繼續求知、繼續關懷、繼續微笑,為病童和家人帶來轉變。

醫院管治委員會前任主席 (2018年四月 - 2024年三月)李聯偉先生

香港兒童醫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肩負卓越醫療中心的使命。作為醫院管治委員會首任主席,我與有榮焉。過往幾年間,醫院克服了很多挑戰。發展至今,已成為兒科醫生的指定培訓中心,更被視為區內治理複雜病症最優秀的兒童醫院之一。

我們能達到現在的水平,除有賴政府和醫管局的鼎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大學的緊密合作,亦為科研和臨床工作帶來無限發展。

在未來的日子裡,香港兒童醫院可憑藉其天時地利,在複雜兒科病症的治理和研究領域擔當「超級聯繫人」。我期望醫院擴展國際和內地聯繫,包括跨境診症、聯合研究、培訓、教學、人員交流及會議等。本地方面,我相信繼續鞏固與大學的合作和整合培訓能為我們作好準備,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正式的教學醫院。

謹此向所有醫院同事致以衷心謝意,感謝你們始終如一的付出,還有那些在籌劃階段盡心盡力服務的退休同事,真有幸六年來能與大家共事。我確信,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臻善,有着我們大家共同的足跡。

請大家支持新任主席龔楊恩慈女士,帶領香港兒童醫院繼續追求卓越。祝願醫院、管理層和同事們再創佳績!

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醫生

我在2016 年獲委任為香港兒童醫院首任行政總監,並擔任醫管局兒科統籌委員會聯合主席至今。除基礎建設,當時籌劃組需按照政府和醫管局的政策方向,制訂嶄新的軸輻模式。身為兒科醫生,我有幸貢獻自己的臨床和行政經驗,帶領這個史無前例的項目。

醫院於2018 年12 月投入服務。短短幾年間,我們雖經歷了新冠疫情,但仍能迎難而上,開創一個又一個先河,並完成任務,提供全面的第三層醫療服務,覆蓋各兒科副專科和外科,加上放射科、病理學部、麻醉科、專職醫療及藥劑部的專業支援,而各團隊均以兒童為本。我敢說現時我們的服務水平,足以跟國際看齊。

作為不常見疾病的轉介中心,本院是醫管局產前檢測及新生兒篩查計劃的主要成員。同時,醫學遺傳科為全港患者及家庭提供評估、診斷與遺傳輔導。

能獲得如此成績,我感激所有在這些年來支持醫院發展的人士,還有同事們在日常工作中全心全意地活出「虛心求知、同理關懷、會心微笑」的文化。

未來充滿機遇,例如我們將成立母乳庫,和擴展不常見疾病資料庫。本院亦會扮演「兒科超級聯繫人」,連結國際和內地,共同促進臨床、科研和培訓。假以時日,這些連繫將有助我們成為卓越醫療中心,並獲得公認。

醫院管治委員會(以姓氏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現屆成員

主席

當然成員

成員

前任成員

組織圖

醫院管理局
九龍中醫院聯網

聯網總監張復熾醫生

香港兒童醫院

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醫生

臨床服務一覽

兒童及青少年科
外科服務
醫學遺傳科
麻醉及全期手術醫學科
病理學部
放射科
藥劑部
專職醫療

主要統計數字

臨床服務
人手*

總數:1,682

(註: 按等同全職人員計,包括醫管局所有全職及兼職的常額、合約及臨時職員)

*2023年12月31日的情況

#自開院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累計數字

發展歷程

2007

政府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

2011

《醫管局兒科服務檢討報告》出版,就兒科服務重組制訂建議,以配合中心成立

2013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130億元以興建中心

2014

醫院動土典禮舉行,正式命名為香港兒童醫院

2016

李子良醫生出任首位醫院行政總監

2017

醫院建造工程竣工

2018.2

醫院大樓接收儀式
政府刊憲將醫院加入為《醫院管理局條例》下的訂明醫院

2018.4

醫院管治委員會成立

2018.12

專科門診投入服務

2019.3

住院服務開展

2019.6

醫院開幕典禮

2019.8

童相聚感謝暨種植日

2019.11

香港兒童醫院慈善基金成立

2020

新冠疫情爆發,全院齊心抗疫

2021.11

開始為香港基因組計劃招募參加者

2022.2

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啟用

2022.12

進行歷來最年幼的心臟移植兼全港首宗跨境器官捐贈

2023.7

接辦衞生署轄下的醫學遺傳服務
進行本港首宗兒童血型不相容活體腎臟移植

2023.11

進行全港首宗基因療法

期待未來更多精彩發展

我們的文化

虛心求知

不斷提升知識與技能,與世界各地同業交流,與時並進,精益求精,從而達致卓越水平。

同理關懷

常懷同理心,視病猶親,為病童及家庭提供全人照顧,增進醫患關係,令治療事半功倍。

會心微笑

以發自內心的笑容和開朗的心情迎接每天的工作,從而感染身邊的同事和病人,共建和諧樂融的治療環境。

夢想啓航

漫長的築夢旅程

為香港設立一所專屬的兒童醫院是一眾兒科醫生、病童和家人五十年來的夢想。通過幾代人努力不懈的倡議和爭取,這個夢想終於成真。

2007 年,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的構想,透過人才匯聚,加強研究及培訓,提升專業及醫護水平。政府接着成立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官員、醫護人員、學者、非政府機構和病人組織代表,專責研究中心的服務範圍、運作模式和基礎設施,其後在啓德發展區物色到一幅建築用地。建議中的卓越醫療中心會集中處理數量少但複雜性高的病症,並提供專門設計及適齡的設施,以切合病童及其家庭的需要。

為配合中心的成立,醫管局就兒科服務進行了全面檢討,過程中廣泛諮詢了各相關醫院醫護人員的意見,並成立了18個專科 /副專科小組, 深入探討現有服務不足之處、日後服務模式、醫院分工、發展期望等,同時參考了國際經驗和推算未來的服務需求。

檢討報告於2011年出版。根據得出的共識,報告建議重組兒科服務網絡及採用軸輻模式—卓越醫療中心將接收第三層複雜轉介個案,而設有兒科部門的醫院將提供跟進治療、中層和急症服務,以及社區護理。科研及培訓方面,中心應與本地大學及業界合作,推動醫教研合一。

2013 年六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130 億元,用以興建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排除萬難 向目標進發

落實興建新醫院後,籌備工作如火如荼進行。由於工程龐大,整個項目亦涉及大量嶄新構思和持份者,複雜程度前所未見。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重構兒科網絡

首先,醫管局在策略發展部下成立了醫院籌劃組。其中最艱鉅的任務便是重整兒科網絡。當時不同兒科副專科及服務成立了20 多個工作小組,反覆討論理想的服務模式、病人轉介機制,如何將現有服務、醫護人員和病人調遷至新醫院,並趁機劃一臨床指引。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人手規劃

另一大挑戰是確保有充足和精銳的人手。除個別地區醫院的團隊會原組調遷外,院方積極招聘醫護人員,並安排本地及海外培訓,累積經驗。五湖四海的同事和兩間大學的人員破天荒身處同一屋簷下,亦要妥善處理。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藍圖一一實現

與此同時,團隊鉅細無遺地研究硬件設計、監督工程進度、採購儀器設備、測試系統、制訂運作流程等,處處從用家角度出發,花盡心血。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爭取各界支持

持份者溝通和宣傳亦是馬不停蹄,辦了無數場簡介會、參觀和焦點小組等,向政府、醫療業界、病人組織、非政府機構、立法會、區議會、傳媒、同事和公眾介紹醫院、搜集意見及解答疑問,從而建立信心。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準備就緒

隨着開院日子臨近, 大家密鑼緊鼓作最後準備,確保服務質素、病人安全和運作順利。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開院了

籌備經年,醫院終於在2018 年12 月18 日正式啟用,專科門診服務率先展開。腎科、血液及腫瘤科、先天性新陳代謝科、病理學部、放射科和藥劑部同步投入運作。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住院服務開展

住院服務於2019年3月27日展開,其中血液及腫瘤科病房及兒童深切治療部首先啟用,其他專科病房則於之後分階段投入服務。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盛大開幕禮 標誌兒科服務新一頁

醫院開幕典禮於2019年6月21日隆重舉行,三百多名來賓一同見證公營兒科服務的重要里程碑。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繽紛住院服送祝福

為配合住院服務開展,本院與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合力製作一系列色彩繽紛的病童服裝,集美觀、舒適及功能於一身,切合病童獨特需要,設計中隱藏的迪士尼朋友圖案亦能增加親切感。此捐贈項目名為「童康服」,寓意病童踏上康復之路。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追求卓越

兒科服務網絡的軸心

在嶄新的軸輻模式下,香港兒童醫院作為第三層專科轉介中心,集中處理嚴重、複雜、不常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兒科病症;而地區醫院的兒科部門則主要負責第二層、緊急及社區護理服務,兩者共同建立一個協調連貫的兒科網絡。

香港兒童醫院開院後,相關臨床服務相繼由其他醫院調遷進來,令罕見複雜病例、醫療專才與先進儀器得以集中於本院,有助累積臨床經驗、促進副專科發展及劃一治療標準,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軸輻模式在過去幾年一步步落實,各專科已就不同病種制訂了轉介準則,讓本港病童在合適的醫院得到合適的治療。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全港移植中心 賦予兒童新生

香港兒童醫院現為全港唯一的兒童造血幹細胞、腎臟及心臟移植中心,為身患危疾的病童燃點希望。

本院提供自體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更引入半相合移植技術,有效控制併發症風險,提高配對和成功機會,令更多病童受惠。

腎臟移植方面,病童接受遺體或活體捐贈的移植後一年存活率達100%,而2023年更有重大突破,進行了本港首宗兒童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

2022年,本院進行了歷來首宗跨境器官捐贈個案,為一名四個月大的女嬰移植心臟,拯救寶貴生命。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唯一兒童體外膜氧合器及心導管介入中心

本院是全港兒童先天及後天性心臟病的轉介中心,齊集頂尖儀器和專家,提供醫管局唯一的兒童體外膜氧合器、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服務。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精準手術 妙手治難疾

香港兒童醫院是醫管局的三個小兒外科中心之一。其中,全港的奇難雜症和大型手術主要集中在香港兒童醫院的中心進行,而旗下分科(即泌尿、唇顎裂、腫瘤、肝膽、胸肺和血管外科) 的成員亦包括其他兩個中心的小兒外科醫生,一同為病人進行手術,匯聚人才、經驗和技術。

我們同時是本港主要的新生兒外科中心。在2023年,公立醫院超過八成的新生兒手術在本院進行。此外,本院亦提供高質素的心胸外科、牙科及口腔頜面外科、眼科、骨科、耳鼻喉科,及神經外科手術服務。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重症治療運送 爭分奪秒

在兒科服務的軸輻模式下,一些危重病童需由不同地區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緊急轉送至香港兒童醫院接受跨專科治理。本院遂成立全港首支專責的「重症治療運送團隊」,由受過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為病童提供高效率和安全的運送服務,救急扶危。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遺傳及基因組醫學新世代

香港兒童醫院在本港的遺傳及基因組醫學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是各種不常見遺傳病的轉介中心,肩負促進其診治、研究、專才培訓和認知的任務。

本院醫學遺傳科是醫管局首個提供臨床遺傳服務的單位,成員包括遺傳學及基因組學專科(兒科)醫生、護士、遺傳輔導員和生物信息學家,為患者及家人提供一站式評估、檢驗、診斷、治療、輔導及預防服務。

為對付這些棘手病症,病理學部引入先進科技,提供多項精準化驗,為患者偵查病因,預視及監測病情發展,協助臨床團隊制訂治療方案。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突破性基因療法 將不可能變可能

香港兒童醫院於2023 年11 月,為一名十個月大的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男嬰進行了香港史上首宗基因療法。

SMA 患者因基因缺陷,無法產生足夠功能的蛋白質,導致行動、呼吸及吞嚥能力持續衰退。一次性的基因療法能提高病童存活率,擺脫終身使用藥物、輪椅和呼吸機,帶來新希望。本院為這重要個案作了全面準備,超過30 人的跨專業團隊曾接受培訓,確保所有硬件和流程符合規格。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CAR-T細胞治療 為血癌病童闢新路

本院是醫管局其中一間可提供「嵌合抗原受體T 細胞」(CAR-T 細胞)治療的中心,配備血液成份分離機、超低溫儲存設備、隔離病室等配套和專業團隊,為患有指定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或淋巴癌病童帶來治療曙光。由病人自身提取的免疫T 細胞被送到海外進行基因改造後,再運回本院輸到病人體內,它們便能辨別癌細胞,將之消滅。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推動科研 尋求醫學突破

香港兒童醫院致力推動科研發展,與大學緊密合作,從事各種兒科和遺傳疾病的基本和轉化研究,並參與臨床試驗,以開拓創新治療方法,提升臨床服務質素,更期望能尋求突破性醫學發現,為病人帶來更深遠裨益。

為全面支援科研活動及發展,本院設有專屬設施如科研實驗室、臨床研究中心及數據中心,還有專責科研事務的委員會及辦公室。

本院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進行委託兒科研究項目。此外,我們獲陳廷驊基金會捐款成立「陳廷驊基金會臨床科研獎學金計劃」,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兒科醫護搖籃

香港兒童醫院擔當培育兒科醫護人才的重要角色,由在學、受訓以至在職各階段提供培訓,持續提升專業水平。

本院獲政府指定撥款,為醫護人員安排本地及海外培訓,及委聘各地專家前來指導。另一方面,我們是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場地,並設有模擬培訓中心,為全港兒科相關醫護人員提供實用課程。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兒童為本 家庭友善

由規劃開始,本院便致力建構一個非院舍環境,營造家居般的親切氣氛,協助病童和家人放鬆心情,走過漫長的治療旅程。從色彩繽紛的室內設計,多元化的設施以至特製的醫療儀器,我們花盡心思,希望改善醫療體驗,從而促進治療效果。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守護民康

無創性胎兒篩査 準確又安全

香港兒童醫院負責醫管局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篩查計劃的化驗工作,涵蓋唐氏綜合症、愛德華氏綜合症和巴陶氏綜合症。

當孕婦接受產科第一層篩查時發現胎兒有高風險患上這些病症,其血液樣本便會送交本院作進一步檢驗,準確度達99%,亦可避免孕婦接受入侵性檢查時的流產風險。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新生兒篩査 拯救生命

本院支援全港性的初生嬰兒篩查計劃,涵蓋在公立醫院出生的所有嬰兒,讓患兒能盡早接受治療,有機會健康成長。

現時檢測項目包括26 種先天性代謝病、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脊髓肌肉萎縮症、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蠶豆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貢獻香港基因組計劃

政府2021年開展香港基因組計劃,涵蓋未能確診病症、遺傳相關癌症,及與精準醫學有關的個案。

計劃旨在提供更準確診斷及有效治療,同時建立本地基因組數據庫,促進科研及基因組的臨床應用。本院是計劃其中一間夥伴中心,負責招募合適患者自願接受全基因組測序,及提供輔導和臨床轉介。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建立不常見疾病資料庫

香港兒童醫院是不常見疾病的轉介中心。因應《施政報告》的方向,本院逐步為個別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冀為醫療服務規劃和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編製資料庫過程中利用了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再經醫護人員核實分析,得出每種疾病在醫管局轄下的病人總數、年齡組別、性別,及在世/死亡狀況。資料庫現時涵蓋30 多種疾病,我們計劃參考國家罕見病目錄繼續擴展資料庫,添加更多病種。

資料庫涵蓋的不常見疾病

奮力對抗世紀疫症

席捲全球的2019 冠狀病毒病帶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本院各部門堅守崗位,傾盡全力抗疫,守住每一道防線,保障病童及員工的安全,同時努力維持臨床服務。

除不分晝夜照顧院內患者,及救治來自各區的危重病童之外,我們開設了政府指定的「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為全港合資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提高整體接種人數,減低他們受感染及患重症的風險,為疫情防控出力。另一方面,本院派員到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工作,守護社群健康。面對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我們亦分擔了其他醫院的工作量,如接收其他患者,支援核酸檢測和放射服務等。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滿載歡欣

快樂相聚 傳遞關愛

無論是節日慶祝抑或日常驚喜,香港兒童醫院不時舉辦多姿多彩的活動,讓病童和家人即使身處醫院,都能感受歡樂氣氛和滿滿祝福,為治療注入力量。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開心工作間

院方透過各類型員工活動,加強團隊間的溝通和合作默契,提升凝聚力和歸屬感,亦有助同事舒緩壓力,促進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

同行五年 感恩有你

為慶祝醫院投入服務五周年的豐碩成果,及答謝同事們的貢獻,院方籌劃了一連串活動,同享滿足與喜悅。

以下原為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