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氏肌肉萎缩症,也称为DMD,是最常见的儿童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每3,500至5,000名初生男婴中就有 1 人受其影响。它是一种严重且渐进式的肌肉萎缩疾病,患者随时间会失去活动能力,其健康状况亦会变差。
最早出现的症状包括上楼梯有困难、容易跌倒或走路摇摆。这些症状通常在3至6岁之间被发现。大多数病童在约8至10岁开始需要使用轮椅,而进入青春期后,更需在晚间使用辅助呼吸机和开始服用心脏药物。随著身体肌力明显减弱,脊柱侧弯和关节挛缩亦会出现。
按照标准管理(Standard of Care)和常规的类固醇治疗,大多数DMD病童独立行走的能力可延长至12 岁。三分之一的病童还存在学习、神经行为或认知问题。大多数患者早逝,并会在20至40岁死于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
杜兴氏肌肉萎缩症是由 X染色体上的DMD基因突变引起的。DMD基因中的突变阻止了功能性肌肉萎缩 (dystrophin) 蛋白的产生。肌肉萎缩蛋白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的内侧,负责维持肌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肌细胞受损。当骨骼肌中缺乏肌肉萎缩蛋白时,重复的骨骼肌收缩会令骨骼肌细胞逐渐损伤,导致骨骼肌萎缩和肌力减弱。心脏心肌细胞缺乏肌肉萎缩蛋白会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而大脑中肌肉萎缩蛋白不足亦会导致学习困难、认知障碍和/或行为障碍。
症状
表征
杜兴氏肌肉萎缩症是一种 X 连锁隐性疾病,由位于 X 染色体(Xp21.2)短臂(p)上的DMD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影响男性。在只有1个X 染色体拷贝的男性中,如果他有DMD基因突变,就会发展为杜兴氏肌肉萎缩症。虽然大多数患有就会发展为杜兴氏肌肉萎缩症的男孩是从母亲 (基因携带者) 遗传了异常的DMD基因,但有些患者亦可能是因 DMD 基因的自发突变而患上这种疾病(新的或偶发病例)。
DMD基因携带者的母亲有 50% 的机会将基因突变传递给她的孩子。对于她的儿子来说,若遗传有缺陷的 DMD 基因就会患上杜兴氏肌肉萎缩症。而遗传有缺陷DMD基因的女儿将成为基因携带者。
杜兴氏肌肉萎缩症的诊断是基于详细的病史、彻底的临床评估以及专业检测,包括肌酸激酶和基因检测。
DMD基因突变类型可以分为三种:
如果上述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安排骨骼肌肉活组织检查,以分析肌肉萎缩蛋白和其他相关肌膜蛋白的排列和数量。假若患者于上述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在肌肉活组织检查中未能侦察到肌肉萎缩蛋白的存在,医生则会按患者临床情况,考虑招募患者参与进一步的研究项目,包括安排全基因组测序和肌肉活检转录组测序。
在此阶段,杜兴氏肌肉萎缩症尚无治愈性治疗方法。其标准管理包括全面性跨专科治疗。
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有助保持肌力、预防挛缩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定期使用口服类固醇(泼尼松龙或地夫可特)能够减慢运动功能恶化和延长独立行走的时间。在疾病后期,复康用具如支架、矫形器、助行器和轮椅等有助提高活动自主性。当有呼吸困难,使用无创呼吸机可改善呼吸。如果证实有扩张型心肌病,使用心脏治疗药物对改善病情有帮助。有脊柱弯曲的患者需要使用脊柱支架去作支持,若情况变得更严重,甚至需要进行脊柱侧弯手术。内分泌科的护理和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水平,都有助保持骨骼健康。
如患者对治疗方法有任何疑问,请直接向主诊医生查询。
查询
香港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科
办公室电话:5741 3186
鸣谢:此单张内容由香港儿童医院儿童脑神经科编撰。
二零二二年二月版
香港儿童医院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