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認識兒童深切治療部
目錄
簡介
兒童深切治療部知多少
- 你的子女為什麼會在深切治療部?
- 職員簡介
- 你的子女到達深切治療部後會發生什麼事?
- 醫療儀器簡介
- 常見的導管
- 常見的醫療檢驗
孩子入住深切治療部期間
你的子女離開深切治療部後會怎樣?
簡介
這本小冊子旨在解答家長對子女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期間的一些問題。我們明白家長要照顧病重的子女,面對沉重的壓力。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憂慮,歡迎向相關的護士和醫生查詢。兒童深切治療部的人員亦會和你保持聯繫,用心聆聽你的意見,幫助舒緩你的壓力。我們希望與你合作無間,讓你的子女得到最好的照顧。
兒童深切治療部是醫院內一個專門為兒童提供全面護理和治療的部門。我們主要提供重症監護,醫生和護士與病人的比例較其他病房高,並具備專業醫療儀器和設施,無時無刻監察著病童的情況和提供重症治療。
兒童深切治療部知多少
你的子女為什麼會在深切治療部?
由於普通病房未能提供若干醫療支援如密切的監察和複雜的治療,病童需要從內/外科病房或其他醫院轉移至深切治療部。你的子女可能因為不同原因要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常見原因包括:
- 急性疾病:
例如嚴重肺炎、嚴重感染、嚴重癲癇症、急性腎功能衰竭、車禍、燒傷或急性中毒
- 慢性疾病病情惡化:
例如糖尿病併發症、癌症治療併發症、先天性心臟病引致的心衰竭
- 手術後護理:
例如腦部手術、心臟手術、腫瘤切除手術、腎臟移植
- 接受需要特殊監測的醫療程序或藥物:
例如支氣管鏡檢查、藥物脫敏治療
職員簡介
在兒童深切治療部,來自不同專科受過特殊訓練的醫護人員會攜手照顧你的子女。這個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和專職醫療人員。
醫務社工亦可能會接觸你,幫助你應付小朋友生病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其他需要。相對其他部門,兒童深切治療部裏的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比例會較高。
(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放射師、臨床心理學家、醫務社工、義肢及矯形師、研究員)
你的子女到達深切治療部後會生什麼事?
你的孩子到達兒童深切治療部後,醫生和護士通常需要一些時間來穩定其情況。因此,醫護人員通常會要求你在病房外等候。他們可能會把不同的醫療儀器接駁到小朋友身上,以便監察其情況和給予適切治療。
醫療團隊會因應你子女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例如呼吸支持 (呼吸機) 、強心藥和抗生素等等。醫療團隊亦可能會給予一些藥物來減輕小朋友的不適,因此當你探訪時,孩子可能看起來像是在睡覺。
接駁到小朋友身上的醫療儀器對身體狀況十分敏感,會經常發出警告聲響來提醒醫護人員一些轉變。這些聲響可能會令你感到焦慮,但你會逐漸了解到它們的功用。如果你有任何疑問,不妨向護士查詢。
小朋友在深切治療部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他們的病情,可能只會是幾小時甚至幾個月,但在大多數情況 下,普遍留醫不會多於一星期。
醫療儀器簡介
- 監察設備
病床旁邊的屏幕會顯示多個數字,例如心率、血氧飽和度和呼吸頻率。它們反映小朋友各項維生指數的變化,讓醫療團隊能夠持續評估其臨床狀況。
- 輸液泵
輸液泵可以利用電子科技準確控制每種液體和藥物的份量。小朋友可能會同一時間接受多種藥物輸注組合,包括靜脈輸液、止痛藥、鎮靜劑、強心藥等等。
- 呼吸機
小朋友可能需要儀器協助呼吸。一開始時,醫生會選用鼻氧管或面罩給予額外的氧氣。若有嚴重的呼吸困難,便可能需要呼吸機協助呼吸。
- 血液透析機 (洗腎機)
用於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例如:血中鉀離子過高、嚴重水腫、尿毒症狀等)、急性藥物中毒、體內代謝異常。
- 體外膜氧合器(人工心肺機)
這座儀器會支持小朋友的心臟或/和肺功能,直至他們康復,或用作等待根治性治療的橋樑。
- 電腦
床邊的電腦是讓醫生和護士記錄病童所有觀察和醫療資料。
常見的導管
小朋友身上可能有一些導管。常見的管道包括:
-
靜脈導管
用於輸送液體和注射藥物
-
周邊靜脈導管
-
中央靜脈導管
- 較前者粗,放置在大靜脈內,通常放在手臂的靜脈、頸部或腹股溝之靜脈
- 可以避免傷害血管,直接提供特殊藥物,例如全靜脈營養,和強心藥藥物
-
動脈導管
通常放在手腕,用於準確而密切地監測血壓變化,也可以方便抽取血液樣本,以檢查血液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
- 餵食管
當孩子病重或術後不能夠經口腔自行進食,管餵可以更容易和安全地提供所需營養
- 導尿管
插入尿道的塑料管,可將尿液引流出來,也可幫助準確監察尿量
- 胸腔引流
若胸腔內積存空氣或液體,醫生會利用一條透明管將其引流至體外
常見的醫療檢驗
為了更準確地評估孩子整體的身體狀況,從而作出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醫生可能會進行以下檢驗:
- 血液檢查
- 尿液檢查
- 腦脊髓液檢查
-
影像檢查
醫學影像能幫助瞭解病童身體的內部結構,是檢查重要的一環,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影像技術:
孩子入住深切治療部期間
探訪時間和注意事項
在這困難的時刻,家長的支持與陪伴對小朋友的康復尤其重要。
- 時間會因應部門運作或當前感染控制措施而初調整,詳情請向當值護士查詢
- 一般情況下,只准父母探訪
- 如病童情況轉壞,護士會作出特別安排
- 醫生巡房、或有病人需要接受急救或醫療程序時,護士會通知家長離開病房
- 如欲了解子女病情進展,歡迎向護士和醫生查詢
探訪時注意事項:
- 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遵守感染控制措施,以減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 在病房內所有區域必須佩戴口罩
- 接觸病人前後或進出病房都要徹底清潔雙手
- 進入病房之前,請保持手機靜音,並且不要打電話,以免打擾病人
- 如病童在病床上,必須拉上及鎖好床欄,方可離開
- 切勿觸摸醫療儀器
- 請勿擅自翻閱病人記錄
- 請不要拍攝,錄影或錄音
- 請勿在病房內飲食或吸煙
- 請隨身攜帶貴重物品
入院清單
-
文件
- 病人及父母/監護人的身份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分證、出世紙、護照)
- 免疫接種紀錄(針卡)
- 其他可以讓我們了解病人醫療狀況的相關文件(例如:覆診預約紙、轉介信、化驗報告、掃描影像、健康提示卡)
-
2. 個人物品
- 處方藥物
- 濕紙巾、包裝紙巾
- 尿片
- 奶嘴
- 特別配方奶粉
- 特別餵食儀器(例如:胃造口配件、奶樽用的特別奶嘴)
- 梳洗用品 (例如: 牙刷、牙膏、梳)
- 行動輔助工具(例如:輪椅、步行架、眼鏡)
- 消閑物品/能給予病童安全感的物品(例如:玩具、書本、顔色筆、音樂盒、音樂揚聲器)
- 出院衣物
*請在所有個人物品上貼上姓名標籤
給家人的建議
當孩子在深切治療部期間,父母會經歷不少壓力和憂慮,這是正常的反應。
- 孩子需要你的支持,因此你需要照顧好自己。你要定時休息、喝水、吃飯和睡覺。
- 如果不清楚孩子的情況,可向醫護人員提問
- 可以用記事本寫下想問醫生的問題
- 探望孩子時避免專注於監察設備
- 儘管孩子看起來像在睡覺或休息,你仍然可以與他們交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聽到並認出熟悉的聲音
- 與其他家人和朋友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你的子女離開兒童深切治療部後會怎樣?
離開深切治療部
在康復的路途上,離開深切治療部是值得高興的里程碑。這表示你的孩子距離完全康復又前進一步了!
轉至普通病房
在出院回家前,大部份深切治療部的病童需要先轉到其他病房作進一步觀察,這意味着你的孩子不再需要高度的重症監察或幫助。我們會向相關醫護人員詳細交代其醫療狀況。我們明白此改變可能給你和孩子帶來壓力,請隨時向醫護提出疑問或憂慮。大多數父母在了解程序後,他們的擔心便會減少。
轉至其他醫院
如果你的孩子需要轉送到其他醫院,通常會由救護車運送。有需要時,護士和醫生會在車上陪伴他們。
復康治療
深切治療部為危重病童提供維持生命的治療。雖然大多數病童會在出院後完全康復至入院前或者更好的狀態,但也有一些兒童需要繼續接受復康治療。醫生和專職醫療團隊可能要求你們定期回來覆診,跟進狀況和接受治理。
例如住院期間長期依賴呼吸機的病童需要接受肺部復康訓練。若正在使用家居呼吸機,定期覆診時醫生也會根據個別需要檢查和調校機器的設置。
有些病童因為住院需要休學一段時間,專職醫療專團隊也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重新融入校園生活。
- 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
- 接受治療
- 復康治療
- 轉至普通病房
- 出院回家
- 重新融入校園生活
- 門診部覆診
適應新生活
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康復外,我們還必須關注他們的情緒和社交康復。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談論他們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時的經歷。有些孩子需要學校的額外支持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也許一些變化對於家庭和孩子來說很難適應,但重要的是要積極面對這些想法,並適時向醫療團隊尋求幫助。
贊助:
勞工及福利局
作者:
梁嘉恩醫生 (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
韓錦倫醫生 (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
呂欣桐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
曾琬晴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
特別鳴謝:
香港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團隊與病童
二零二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