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透视基因
文字稿
看出个未来
香港儿童医院
医学遗传科顾问医生
陆浩明医生:
医学遗传科顾问医生
陆浩明医生:
我们问症时,我们会画家族谱系图,已经大概猜到这是甚么遗传模式的遗传病,例如一家几口一家几代都有类似情况,就大部份很大机会是显性遗传模式,然后推敲是甚么病,然后针对做一个处理,譬如检测。
香港儿童医院
医学遗传科遗传辅导员
施芳莹:
医学遗传科遗传辅导员
施芳莹:
我的工作是一名遗传辅导员。我平日会在门诊见病人,主要问他家族病史、画家族图谱、做遗传测试前提供辅导。
报告完成后,会跟病人讲解结果,做测试后辅导。我们就像解签佬,帮他们解读遗传测试结果,解释予病人知,他就明白「古文」的内容。
香港儿童医院
病理部科学主任(医务)
苏小茜:
病理部科学主任(医务)
苏小茜:
我是生物信息学家。实验室将收到病人的血液,血液经过排序取得大量数据,一名病人的数据可大至10G 甚至几百G。如果遗传科医生直接看数据,他没有办法解读答案给病人。
香港儿童医院
病理学部科学主任(医务)
吴峰博士:
病理学部科学主任(医务)
吴峰博士:
我感觉我们的工作好像大海捞针,可以从每名病人身上取得大量数据,如天书般厚。
我们尝试用各种不同方法将它解读,最后取得有用的讯息,好像签文让其他同事解读。
香港儿童医院
病理学部部门主管
苏志钊医生:
病理学部部门主管
苏志钊医生:
儿童医院病理部遗传化验服务,由病理学专科医生带领。跟以前很不同,水平上有所提升,遗传化验服务无论对病人和家人都非常重要,可能提供适合的治疗,或生活需要的一切配合,病人愈后将来会有甚么并发症都会清楚。
香港儿童医院
病理学部顾问医生
麦苗医生:
病理学部顾问医生
麦苗医生:
我们有两种新病纳入初生婴儿筛查,最新两种病分别是严重联合免疲缺陷和脊髓肌肉萎症,都是和国际水平看齐,希望帮到每个初生婴儿,得到最佳治疗与健康发展。
香港儿童医院
病理学部顾问医生
郑华哲医生:
病理学部顾问医生
郑华哲医生:
我们有关基因学的知识增加,可以做的测试也越来越多,例如全基因组排序,有需要的病人可以做这个测试。
陆浩明医生:
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医生都认识遗传及罕见病,即使认识也不太深入,因此不能依靠一人或一个团队之力,了解所有病情和个案的情况,很多时都要跨专科跨团队去处理,去到香港儿童医院遗传科,就多了很多跨专科门诊。
苏志钊医生:
通过扩大检测范围,其他家人都有遗传病的话,都可提早作出诊断,让他们得到适当治疗,对他们将来家庭计划等提供资料,作出适当决定。
医院管理局《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