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
網站地圖

《香港兒童醫院通訊》

共同走出疫境

  • 分享 :  
古樹榮醫生和深切治療部同事
▲古樹榮醫生(前排右二)感激同事發揮團隊精神照顧患者。每當看到病童好轉離開深切治療部,都會感到辛苦是值得。

我們按臨床需要接收來自各區的患者,亦將抗疫工作伸延至醫院外,守護社群健康。

全力救治危重病童

兒童深切治療部負責接收本院各專科或由其他醫院轉送的危重新冠病童。他們有的直接因病毒導致器官衰竭,或誘發本身長期病惡化,需要強心藥物、呼吸機及連續腎臟透析等支援;亦有人在康復後患上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綜合症。

顧問醫生古樹榮說:「為減低感染風險,我們制訂了臨床指引,涉及急救程序、儀器操作和病人運送。疫情不斷演變,我們與專家保持溝通,並留意最新治療方法。」

社區感染數字處於高峰期間,部門先後有人員確診。古醫生感激同事付出:「大家深明服務不能停,有人『頂多幾更』,有人自告奮勇留守專責照顧確診者,好像球賽中有球員因傷出場,隊友便立即補位。」

內地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與本院臨床團隊
▲內地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左)與本院臨床團隊就重症患者的治療交換意見。

跳出醫院 支援社區

本院派出醫護人員前往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輪值。血液及腫瘤科的駐院專科醫生唐沛容是中心首位兒科醫生:「中心之前只接收成人患者,我到埗後和同事合力『砌』了一部兒童專用的急救車。」

兒童專用急救車
▲唐醫生與同事組合的急救車,底層抽屜擺放了特別適用於兒童的靜脈輸液。

唐醫生遇上一班充滿熱誠的醫護同事,一同為病人福祉努力,例如與不同單位多番溝通,成功安排病童與家人入住同一大樓甚至病房,除了令家庭團聚心安,也方便集中治理。「我們會參考不同出院條件,希望康復者齊齊整整回家。」

唐沛容醫生
▲唐沛容是首名駐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兒科醫生。她見證中心由高峰期每日照顧40多名兒童患者到降至20人。

放射科病人服務助理蕭佩怡則於亞博館協助放射師為病人「照肺」,安排他們按時到等候區,及確保身上無金屬品。她指患者多屬輕症且行動自如,過程順利,反而自己最難適應整天穿着全套防護裝備。她又與大家一起想辦法,在有限空間內放置儀器和為病人檢查,重返醫院後更與同事分享學到的技巧:「像是旅行後帶了新的東西回來。」

蕭佩怡
▲蕭佩怡主動申請到亞博館支援,希望擴闊眼界及與來自不同醫院的同事交流學習。

憑科學實證對抗疫症

本院醫生領導及參與新冠疫苗研究,包括分析腎病兒童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後的抗體反應,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患心肌炎/心包炎的風險,並作出建議,讓相關群組得到保護。

本院醫生亦加入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專家小組,檢視第五波疫情下確診兒童的死亡和危殆個案,查找臨床徵狀、本身是否有其他疾病,有沒有接種疫苗等。這有助各方提高警覺外,醫護人員亦可吸取治理經驗,作出適切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