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儿童医院通讯》
交棒:小儿外科
离任之际,梁伟业医生整理旧物时发现一封2013年的电邮。「当时有人叫我为儿童医院的手术室给点意见,后来才知道原来责任这么大!我每星期要审阅一叠厚厚的图则,还要采购大小仪器,连地面负重和一个插头都要理,最繁复是配置复合式心导管室,简直呕心沥血!」
然而比这更艰巨的,是如何趁机重整小儿外科网络。「争取持份者支持不能一厢情愿,要靠诱因和信任。大家最终的愿景是全港会有三个小儿外科中心——玛丽和威尔斯医院为地区提供第二层和急症服务,如盲肠炎、肠套叠和腹膜炎手术;儿童医院处理全港的奇难杂症,如肿瘤、新生儿、唇颚裂等手术,同时兼顾所属地区的急症。」
经过十年努力,部份整合工作已经完成,如伊利沙伯和联合医院的小儿外科已调迁过来儿童医院。近来另一大进展,是在管治架构里清晰划分了六个分科(即泌尿、唇颚裂、肿瘤、肝胆、胸肺和血管外科),每个团队都包括儿童医院、威尔斯和玛丽的医生,一同为病人提供服务,并负责各自的服务发展、质素提升、培训和科研。
梁医生总结:「像一场马拉松,我们只跑了首十公里,何时到达终点视乎需求、人手、资源和科技,要灵活应变。」
▲梁伟业医生:「我行医多年,来到儿童医院发觉天外有天!人人都分享自己领域的知识,跨专科合作氛围很强。病人是大家有份的,包括赞赏和责任,这是我在这里最深刻的体会。」
刚接任部门主管的谭煜谦医生同意:「我不会低估这件事的难度,但方向绝对正确。制度上的结合是第一步,我们要做到真正的融合。同事有临床自主权和感受到被尊重,才会对部门有归属感。我会下放权力,让团队发挥各自的长处。」
谭医生计划尽快设立平台,让各团队的领导定期见面,协商政策,及早解决分歧,提高透明度。另外为免人手断层,他将著力吸引新血:「由初级受训医生开始便要好好栽培。除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予机会接触特别病例,还会安排专责同事关心他们各方面的需要,提供支援,希望更多有潜质的人投身小儿外科。」
▲谭煜谦医生:「一个部门的继任安排很重要,由前线、中层以至主管都要及早规划。我也要开始物色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