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
網站地圖

《香港兒童醫院通訊》

把握機遇 力求卓越

  • 分享 :  
李聯偉先生
▲李聯偉先生認為兒童醫院應扮演更積極角色,利用香港的國際聯繫,加上與內地關係緊密的獨特優勢,成為居中的交流平台,做大做強。

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李聯偉先生憑藉其在公私營醫療及商界不可多得的經驗和人脈,一直帶領醫院邁步向前。對醫院未來發展,他心中有一張清晰藍圖。

堅持信念 漸見成績

開院四年,李先生感受最深的是一班開荒同事的信念:「初時啟德甚麼也沒有,連交通吃飯也成問題,但為著下一代能享受更好的醫療,大家眾志成城,一一克服採購、服務調遷、團隊磨合、跨院跨專科合作等困難。」

他特別稱讚年青醫生肯多行一步︰「他們將本身醫院的良好做法帶過來,同時在這裡實現理想,改善以往服務不足之處,令病童得到更佳的治療體驗。」

他樂見醫院的認受性越來越高:「之前有聲音質疑兒童醫院的成立,現在醫院做出好成績,得到病童和家長肯定,外面的醫生都知道我們的功能,會轉介病人過來。」

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
▲李聯偉先生擔任主席的醫院管治委員會,各成員在醫療、管理、學術、社區參與及籌募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為醫院發展出心出力(註:另外兩位成員馬清鏗先生及鄧惠瓊教授因事未能出席拍攝)。

李聯偉先生巡訪病房
▲李先生巡訪醫院,了解服務運作情況,聆聽同事需要。

人才交流 重中之重

香港人口不多,李先生深信要成為卓越醫療中心,必須與世界各地及內地交流,汲取治療複雜病症的經驗。「我十分鼓勵同事參加國際會議,就算疫情亦可透過遠程模式去互動。」他更期望能邀請世界級專家來港,向同事傳授臨床造詣。

他建議將有關工作制度化:「兒童醫院可成立專責部門去統籌交流及培訓,給其他醫院的管理層一個清晰的對口,這是醫院層面的正式聯絡渠道,而不是單靠個別臨床團隊去接觸。這樣溝通會事半功倍,我們也不會錯失一些良機。」

至於科研發展,他認為現階段主要是配合兩間大學,參與科研和國際間的研究,同事既可從中累積經驗,亦有助專業發展。「當人才和資源成熟時,我們期望醫院可主導兒科研究,到時要針對性做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別人已經在做的題目就無謂重覆。」

獎學金得主介紹其研究項目
▲推動科研發展是捐款的用途之一,例如「陳廷驊基金會臨床科研獎學金計劃」為前線醫生提供時間和資源進行研究,培育科研人才。圖為其中一位獎學金得主向發展夥伴及捐助機構「陳廷驊基金會」的代表介紹其研究項目。

善款為發展添力量

兒童醫院慈善基金2019年成立,目的是透過籌募額外經費,改善病人服務與體驗、推動醫學研究、促進員工培訓及身心健康。李先生同時擔任基金信託委員會的主席。他表示︰「雖然現在經濟環境比較困難,仍不時有大企業家問我兒童醫院有甚麼可以幫手。但我為人比較踏實,希望有實質的項目才去募捐,令善長有目的地去支持我們。」

他有信心基金將來會發展無限。「我的心願是支持醫院每年舉行一次國際性研討會,探討兒科最新發展,亦讓每一個同事參與其中,提升士氣和歸屬感。」

製作手工
▲有賴善長支持,本院為病童安排多元化活動和派發禮物,讓他們感受到歡樂和暖意,更積極面對治療。

特別營養配方資助計劃

李先生穿針引線,促成不少大型捐款項目,其中一項是資助有經濟困難的病童購買特別營養配方。

代謝病病童因身體不能分解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如蛋白質,導致毒素積聚,可嚴重損害身體和智力。因此,他們要長期進食特別奶粉,以促進生長和控制病情,減低併發症機會。由於這些不屬公營醫療資助項目,病人需要自費。

九歲的Waheed是計劃其中一位受惠病童。他一個月大時突然病發,情況危急。他媽媽憶述︰「醫生說他可能會死,經洗血後情況穩定下來,後來確診甲基丙二酸血症。」

Waheed和其母親
▲患有代謝病的Waheed及其母親。

Waheed爸爸是全家唯一經濟支柱,初時還可勉強維持,但後來因工傷未能工作。媽媽說︰「兒子要服用幾種營養配方,每日七餐,一個月便要六千元,我們實在負擔不起。他的病情亦不斷反覆,需長期住院接受治療。」

Waheed服用特別營養配方的時間表
▲Waheed每天要按時間表服用各種特別營養配方。

「一天護士說有善心人資助我們,那刻真的十分開心。現在兒子已經回家,亦可以正常上學。」媽媽十分感謝善長的捐助︰「短短兩個月,我已見到Waheed身體情況有改善。以前行五分鐘已說無力,現在卻十分精神,智力發展亦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