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儿童医院通讯》
模拟培训融合高科技
逼真体验提升专业水平
模拟培训在临床医学中日趋重要,香港儿童医院模拟培训中心为全港与儿科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全面而先进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学员在受控的环境中掌握临床技术和学习处理紧急情况,回到岗位后更得心应手和自信,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减低出错机会,提升病人安全。
中心总监池月儿医生介绍,自2018年八月启用以来,中心已开办逾750个课堂,课程涵盖多个专科,包括儿科、小儿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涉及380多位专业导师及超过9,000名学员,包括医科生、实习医生、专科受训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其中,本港儿科受训医生的五项必修课程(新生儿复苏、儿科高级生命支援术、儿童镇静麻醉、保护儿童、儿童纾缓治疗)均由中心提供。本院更是全港唯一获美国儿科学会认证,可提供其新生儿复苏课程的中心。
软硬兼备 实用性强
中心团队与每个课程的主任及导师们精心设计实用内容和贴近现实的模拟情景。硬件配套方面,训练室可根据课堂需要变身为手术室、病房、电脑扫描室等多种场景,配合影像和声效播放,营造逼真环境,令学员瞬间「入戏」。中心亦配备一批人偶,供学员练习医疗程序。它们由手掌般大的早产婴儿,到成年人尺寸都有。部份像真度极高的机械人偶不但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心律,还懂得抽筋,面部甚至会因缺氧而发紫,考验学员在各种突如其来情况下的应变。
退役救护车变身课室
中心另一项为人津津乐道的设施,是位于入口的一辆退役救护车,用作训练医护人员紧急运送病人,例如使用升降担架、在车程中利用医疗仪器监察、与目的地医院沟通、处理病人突发情况等。池医生指:「当启动警笛声及亮起车顶灯,撇除没有行车时的颠簸之外,车厢内的环境和配置几乎完全真实。」
中心会将训练过程录影下来,供学员翻看,即时检讨临场表现及如何改进。池医生说,不少学员赞赏中心课程实用,能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各项高科技设备也使他们投入其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中心每个月举办hospital grand round研讨会,由本院各临床团队分享不同复杂病例的治理经验和最新发展。研讨会同时在网上直播,其他公立和私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能参与,更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苏州和澳门的同业登记收看。
寻求新技术教材 为课程增值
池医生早前到上海参加医学模拟大会,与来自全国过百位专家交流。她作出简报后,与会者认为本院中心的规模及统筹能力均处于领先位置。她很高兴成果获得肯定,正计划继续扩展服务,其中一个重点便是开办更多小儿外科课程。
每一个新课程都是一次挑战。池医生说,以中心与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合办的心脏超声波课程为例,由制订内容、物色导师、构思模拟处境等,便筹备了至少大半年。针对儿科手术的课程则更加复杂。中心正与外科医生合作,采购合适的模拟仪器,并研究引入虚拟实境教材。
池医生表示,中心会持续留意最新的模拟培训趋势,包括以虚拟实境协助训练,为课程注入新元素,提供更高质素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