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
網站地圖

《香港兒童醫院通訊》

模擬培訓融合高科技
逼真體驗提升專業水平

  • 分享 :  
醫護人員進行重症治療運送訓練
▲ 中心將一輛退役救護車改裝成模擬課室,訓練醫護人員進行重症治療運送,提升病童轉院期間的安全。

模擬培訓在臨床醫學中日趨重要,香港兒童醫院模擬培訓中心為全港與兒科相關的醫護人員提供全面而先進的培訓,提升專業水平。學員在受控的環境中掌握臨床技術和學習處理緊急情況,回到崗位後更得心應手和自信,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能減低出錯機會,提升病人安全。

中心總監池月兒醫生介紹,自2018年八月啟用以來,中心已開辦逾750個課堂,課程涵蓋多個專科,包括兒科、小兒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涉及380多位專業導師及超過9,000名學員,包括醫科生、實習醫生、專科受訓醫生、專科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其中,本港兒科受訓醫生的五項必修課程(新生兒復甦、兒科高級生命支援術、兒童鎮靜麻醉、保護兒童、兒童紓緩治療)均由中心提供。本院更是全港唯一獲美國兒科學會認證,可提供其新生兒復甦課程的中心。

新生兒復甦課程上課情況
▲ 中心提供的新生兒復甦課程是兒科專科受訓醫生和醫管局新生兒深切治療專科護理證書的必修課程。

軟硬兼備 實用性強

中心團隊與每個課程的主任及導師們精心設計實用內容和貼近現實的模擬情景。硬件配套方面,訓練室可根據課堂需要變身為手術室、病房、電腦掃描室等多種場景,配合影像和聲效播放,營造逼真環境,令學員瞬間「入戲」。中心亦配備一批人偶,供學員練習醫療程序。它們由手掌般大的早產嬰兒,到成年人尺寸都有。部份像真度極高的機械人偶不但能表現出不同種類的心律,還懂得抽筋,面部甚至會因缺氧而發紫,考驗學員在各種突如其來情況下的應變。

訓練室模擬病人進行電腦掃描的情景
▲ 中心透過投影畫面和播放儀器聲響,模擬病人進行電腦掃描的情景,讓學員置身於逼真的氣氛下進行訓練。只要轉換器材和聲畫效果,訓練室亦可變做手術室和病房等不同環境。

學員利用像真度極高的機械人偶熟習進行醫療程序
▲ 學員會利用人偶熟習進行各種醫療程序, 例如插喉、內窺鏡、心外壓等。其中這款像真度極高的機械人偶,其心跳脈搏等維生指數均可調校,甚至懂得哭泣、抽筋和變色,考驗學員辨識病人生理變化,和處理突發情況。

退役救護車變身課室

中心另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設施,是位於入口的一輛退役救護車,用作訓練醫護人員緊急運送病人,例如使用升降擔架、在車程中利用醫療儀器監察、與目的地醫院溝通、處理病人突發情況等。池醫生指:「當啟動警笛聲及亮起車頂燈,撇除沒有行車時的顛簸之外,車廂內的環境和配置幾乎完全真實。」

中心會將訓練過程錄影下來,供學員翻看,即時檢討臨場表現及如何改進。池醫生說,不少學員讚賞中心課程實用,能應用在日常工作中,各項高科技設備也使他們投入其中,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醫生和護士練習使用體外膜氧合器
▲ 一班深切治療部的醫生和護士練習使用體外膜氧合器,支援有心肺問題的危重病童。

導師在控制室裡觀察學員表現
▲ 導師可在控制室裡透過單面反光玻璃和多個攝錄鏡頭觀察學員表現,並根據他們的反應,即時改動機械人偶的指數及行為,操控訓練情景。

另外,中心每個月舉辦hospital grand round研討會,由本院各臨床團隊分享不同複雜病例的治理經驗和最新發展。研討會同時在網上直播,其他公立和私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都能參與,更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廣州、蘇州和澳門的同業登記收看。

中心每月舉辦的研討會
▲ 中心每月舉辦研討會,由各專科團隊分享不同複雜病例的治理經驗。香港以外的醫護人員更可透過視像直播,觀看講解和示範。

尋求新技術教材 為課程增值

池醫生早前到上海參加醫學模擬大會,與來自全國過百位專家交流。她作出簡報後,與會者認為本院中心的規模及統籌能力均處於領先位置。她很高興成果獲得肯定,正計劃繼續擴展服務,其中一個重點便是開辦更多小兒外科課程。

每一個新課程都是一次挑戰。池醫生說,以中心與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合辦的心臟超聲波課程為例,由制訂內容、物色導師、構思模擬處境等,便籌備了至少大半年。針對兒科手術的課程則更加複雜。中心正與外科醫生合作,採購合適的模擬儀器,並研究引入虛擬實境教材。

池醫生表示,中心會持續留意最新的模擬培訓趨勢,包括以虛擬實境協助訓練,為課程注入新元素,提供更高質素的服務。

模擬訓練中心職員合照
▲ 模擬訓練中心會留意最新的模擬培訓趨勢,引入更多課程和先進設備,為醫護同仁提供高質素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