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儿童医院通讯》
母乳库以爱心滋养危重宝宝
母乳能为婴儿提供最完善的营养,而对极早产及患有危疾的初生婴儿来说,母乳更具医疗效用,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拯救生命。香港儿童医院营运全港首个母乳库,将经消毒处理的捐赠母乳供应至全港公立医院的新生儿深切治疗部,处方给有临床需要的婴儿。
《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建立母乳库及母乳捐赠机制,医管局遂成立策导委员会及专家小组等作筹划。至今年一月,母乳库投入服务,其总监由本院儿童及青少年科部门主管黄明沁医生出任。她表示,由于没有本地经验可以借镜,团队曾到深圳、广州、新加坡和澳洲的母乳库取经,参考其设备、运作模式、人手配置甚至宣传方向等,再按本地情况制订指引流程。「例如香港的妈妈多数在职,我们便安排速递公司上门收取母乳,方便捐赠者。」
黄明沁认为,母乳库负责协调捐赠母乳的收集、处理、筛选、储存和分配,与本院一向推行的儿科轴辐模式相似,故母乳库选址在此绝对是相得益彰。
严谨程序确保安全衞生
母乳捐赠在香港是一个新概念,不论是捐赠者还是受赠家庭最关心的当然是其衞生及安全。因此,取得公众的信心极为重要。母乳库副总监、微生物学家黄卓凝医生坦言筹备过程中克服了不少挑战。「我们制订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作业流程,更取得ISO 22000及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认证。」
医务化验师黄凯蔚补充,部分必需器材在香港连代理商也没有。她感激医院采购部积极与生产商沟通,确保母乳库配备洁净环境和优质仪器。
捐赠者招募 点滴是爱心
母乳库能顺利启航和维持恒常服务,关键是有充足和持续的母乳来源。母乳库两位资深护师林志爱和黄慧芳便担起捐赠者招募和支援的重任。她们上任后马不停蹄制作宣传品,并联系各公立医院妇产科、儿科,和母婴健康院的医护人员在前线邀请授乳妈妈们登记。两人的日常工作还要与有意捐赠者进行健康筛查面谈和安排抽血,成功登记后亦会继续提供母乳喂哺指导,和定期跟进她们的身体情况。
母乳库原先的目标是一年收集1,000升母乳,结果半年便达标。截至七月中,已有280多位妈妈登记成为捐赠者,约200名婴儿受惠。黄明沁非常感恩:「这成绩远超预期,我感受到香港妈妈的爱心,和大家上下一心的力量。我们会努力维持母乳库的高水平服务,并提高家长对捐赠母乳的接受程度。长远目标是进行相关研究,提升母乳的品质,并藉母乳库的成功,让大众明白母乳的好处,推动更多人加入喂哺母乳行列。」
捐赠母乳解早产孖女燃眉之急
「当我第一眼看见一双女儿,便忍不住大哭。她们这么细小,全身驳满维生仪器,真的很担心!」唐太的孖女32周时急不及待来到世上,立即被送到伊利沙伯医院的新生儿深切治疗部。医护人员建议使用捐赠母乳,父母当时感到犹疑。唐生说:「我起初对陌生人的母乳有偏见,但当看到单张说捐赠母乳含有抗体,可降低早产婴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便不再考虑,立即同意了,我只想女儿安全健康。」
唐太表示,当时自己的母乳不够分给两个宝宝,捐赠母乳大大缓解了她的焦虑。「捐赠者付出这么多时间心力去泵奶,很感激她们的爱心和无私奉献。」最终孖女康复出院,唐太亦「追奶成功」,足够喂养两个孩子。
捐赠母乳知多啲
- 捐赠者必须正在喂哺一岁以下的婴儿,并接受健康筛查面谈,和抽血检验传染病。
- 合资格捐赠者需遵从指引收集和储存母乳,之后由指定承办商上门收集,以冷链运送到母乳库。
- 母乳运抵母乳库后经严谨处理,包括微生物检测、巴士德消毒和营养分析,确保安全和品质。
- 经处理的母乳由医生处方予符合临床条件的婴儿,父母需先签署同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