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局
网站地图

病人及家长

坏死性肠炎

简介

坏死性肠炎(简称NEC)是最常见的婴儿胃肠道紧急情况之一,主要影响早产儿(少于妊娠37周),较少见于足月婴儿(妊娠37周或以后)。

「坏死性」是指细胞的死亡,而「肠炎」则是指肠道的炎症或感染。坏死性肠炎的范围广阔,由药物治疗能解决的早期病症,以至迅速恶化而引致死亡的情况。

疑似或确诊坏死性肠炎而需要手术评估及/或介入的婴儿,会从地区医院转送至香港儿童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成因及风险因素

大多数(超过90%)病例发生在出生时体重少于1,500克的婴儿,或少于妊娠32周的早产儿。每1,000名出生婴儿中,大约有1至3名患上坏死性肠炎,而在极低出生体重婴儿中约占5%。

坏死性肠炎的原因多样,包括早产、出生体重低,和先天性心脏病。肠道微生物群异常亦可能是一个成因。

临床征状

生病或之前健康状况稳定的婴儿也可以患上坏死性肠炎。这通常发生于婴儿吃奶量提高至接近或达到全量时。如果你的婴儿胃口突然发生变化(例如反复呕吐、胃部残留物增加),伴随著腹部征状(例如腹胀增加、大便出血、腹部X光异常),医生可能会怀疑是坏死性肠炎。

新生婴儿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病征,如呼吸暂停、血液饱和度下降(血液中的氧含量不足)和血液循环不良(婴儿可能看起来苍白和发绀)亦可能是坏死性肠炎。

在严重情况下,你的婴儿可能会恶化成败血症(严重的细菌感染)而需要使用呼吸机和其他心肺支援。

诊断

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基于征状、腹部影像改变和个别血液参数改变的临床诊断。腹部造影可寻找肠壁停滞环、肠壁气泡(肠气肿),及/或肠穿孔的迹象,有助判断坏死性肠炎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安排重复的腹部造影,跟踪婴儿的进展。

要诊断坏死性肠炎具有挑战性,因为它的临床表现往往属于非特异性,并难以与其他情况区分,例如败血症或早产儿肠道活动障碍。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的血液或粪便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坏死性肠炎。科学家和医生们正在研究以血液和粪便标记物等方法,希望可更早作出诊断,减少与坏死性肠炎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在香港儿童医院,你的孩子可能会被邀请参加类似研究。

治疗

初期稳定

坏死性肠炎有可能危及生命。婴儿或会因低血压而需要使用强心剂,肺部问题而需要调整呼吸机支援,贫血和出血倾向而需要输血。外周置入中央静脉导管可为病人输注强心剂,和其后的全静脉营养。在入院时,父母需要签署有关输血、外周置入中央静脉导管、镇静药物使用和腰椎穿刺的同意书。

外科评估和手术

香港儿童医院的外科医生将在婴儿入院时评估其状况。如坏死性肠炎的情况严重,可能会安排紧急手术。父母需要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初次手术通常会切除坏死的肠道,并在腹部皮肤表面开一个临时造口,供肠内消化物流入造口袋,让剩余的患病肠道有足够时间休息。

至于不需要手术的婴儿,他们通常会接受7至14天的禁食和抗生素治疗。

部份婴儿即使在入院当天无需进行手术,住院期间也可能因为病情改变,或坏死性肠炎的后遗症(在肠道愈合过程中出现肠腔纤维化狭窄,导致增加喂食时肠阻塞)而需要手术治疗。

喂食、营养和康复

在禁食期间,婴儿需要通过外周置入中央静脉导管提供的肠外营养,以获取营养和热量。经过最初的禁食期后,婴儿将慢慢开始进食,并逐步增加份量。监测婴儿对喂食的耐受性非常重要,因为部份婴儿在坏死性肠炎后会出现肠道狭窄,而需要进行非紧急手术。

肠外营养的常见副作用为胆汁淤积,因此医生会监测婴儿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

我们鼓励父母为婴儿提供母乳。我们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会在过程中指导父母,并就泵奶、母乳储存和安全运送到医院提供建议。

如果你的宝宝曾进行造口手术,便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来关闭造口,并重新连接肠道。这一般属于非紧急手术,在婴儿能接受充分喂食及接近足月后进行。

足月和早产儿的一般照顾

所有住院婴儿都会接受连续的临床评估、抽血、X光和其他影像检查,如脑部超声波扫描。

如果婴儿心肺状况不稳定及需要频繁抽血,医生会考虑置入动脉导管以持续监测其血压。这亦可减少透过外周静脉或毛细血管抽血时引起的疼痛。

我们鼓励母亲提供少量挤出的母乳,这样即使在婴儿禁食(不能透过导管喂奶)期间,我们仍可给他们几滴母乳,以作口服治疗。

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将在适当时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袋鼠式护理(与父母肌肤接触)有利于婴儿的呼吸稳定和大脑发育。当你的婴儿稳定下来后,我们的团队将协助你在病床边进行袋鼠式护理。

出院和跟进

在外科问题解决后,你的婴儿将被转送回地区医院作进一步治疗,或出院回家。这取决于你的婴儿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住院,如正在逐渐调低呼吸机用量或接受喂食训练。香港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和新生儿科团队会为曾接受手术的婴儿提供覆诊跟进。

在某些情况下,患有严重坏死性肠炎的婴儿会有短肠综合症而需要长期肠外营养。外科医生会在出院前,为他们放置更永久的中央静脉导管。患有短肠综合症的婴儿会加入我们的家居肠外营养计划。我们会在出院前教导你回家后如何照顾婴儿,而小儿外科、营养支援团队、肠胃科及/或新生儿团队亦会提供联合跟进。

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应定期到所属地区医院的门诊覆诊,跟进生长和发展状况。

参考资料及有用资源

鸣谢

主要作者:洪志琪医生、李海滢医生(代表香港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团队)
首次发布:2024年3月

©2024年香港儿童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