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輔導服務 (病人版)
文字稿
字幕:
醫院管理局–遺傳輔導服務
女孩:
爸爸媽媽,這裏是甚麼地方?為何四周人這麽多?男女老幼皆有?
爸爸:
女兒,這裏是遺傳輔導診所,是一所專門提供遺傳服務的專科門診診所。有需要的人士都可前來接受遺傳輔導及基因檢測。
女孩:
爸爸媽媽,甚麼是「基因檢測」?
父母:
(疑惑)
護士:
小朋友,基因檢測是檢查身體内的DNA是否正常,用作幫助診斷、治療及預防疾病。
女孩:
甚麼是DNA?可以吃嗎?
護士:
看來你對我們的服務很好奇,讓我來為你們解釋清楚吧。
女孩:
好啊!護士姐姐!
父母:
嗯!
護士:
DNA又名「脫氧核醣核酸」,是人體內很重要的遺傳物質,而帶有遺傳信息的一小段DNA就稱為「基因」。「基因組」是指人體內所有的遺傳物質,總共有超過二萬個基因,當中一半來自父親,
另一半來自母親。每人的「基因組」都是獨一無二,決定了每人的特徵,例如膚色、身高及患上不同疾病的潛在風險等等。作一個比喻,「基因組」就像一座圖書館,基因就是圖書館內的書本,而DNA就是書本内的文字。
女孩:
護士姐姐!甚麼人才需要接受檢測?以及誰決定需要進行?
護士:
是醫生。如果他認為對診症有幫助,便會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檢測,而檢測分别有五種常見目的:首先是「診斷性檢測」,對象是患有或懷疑有遺傳病的人,幫助他們及早找出與疾病有關的基因變異及致病原因。第二種是「預防性檢測」,對象是有家族遺傳病史的高危人士,偵測他們日後患有遺傳病的風險,特别對現時無病徵的人有幫助。另一種是「隱性遺傳病檢測」,對象是計劃生育的夫婦或孕婦,幫助他們預先知道下一代患上遺傳病的潛在風險。還有「藥物基因組學檢測」,預測某人對特定藥物的不良反應或併發症,協助醫生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藥物及治療。最後是「多基因風險評分」,對象是有特定基因風險的人,預測患上某些疾病的可能性,進一步評估風險。
爸爸:
原來基因檢測有那麼多用途?
護士:
是的!另外,最常見的基因組檢測方法約有:「小基因組測序」,專門檢查某一組特定基因,就如檢查某些書本中是否有錯字。而「全外顯子組測序」則檢查全部基因,
一次性檢查圖書館內的所有書本。最後,「全基因組測序」是檢查整個基因組,就像檢查整間圖書館內所有書本、結構及設施。
媽媽:
姑娘,病人完成基因檢測後的程序是怎樣呢?
護士:
病人完成檢測後,就要等報告結果,基因檢測報告是最複雜的部分,因為結果可以有三種,包括:「發現致病性突變」、「無發現致病性突變」以及「發現不能確定致病性的基因變異」。
除外,亦可能檢測到跟最初檢測原因無關的「偶然發現」,例如不同的隱性遺傳病攜帶者。因為報告較為複雜,診所會於檢測前後為病人提供「遺傳輔導」、支援病人及解釋報告。
現時於醫管局遺傳輔導會由醫生、護士或遺傳輔導員進行。檢測前,我們會檢查病人的病歷及家族史、解答病人的疑慮、提議最合適的檢測,獲得病人的同意後才會進行檢測。而檢測後,
我們會向病人解釋報告,講解結果對病人及其家人產生甚麼影響。如有需要,醫生亦會將病人轉介至其他專科跟進。同時,我們亦可能會邀請有潛在風險的家人進行基因檢測。除遺傳輔導診所外,
現時各公立醫院均設有病人資源中心。大家亦可透過「智友站」及其他網站找到相關的病人組織,專門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疾病資訊和心理支援。
字幕:
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疾病資訊和心理支援網站 — 「智友站」和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女孩:
今天真的學懂很多東西呢!
護士:
如有疑問,可以向主診醫生查詢,他們很樂意解答的。
字幕:
鳴謝香港兒童醫院醫學遺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