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q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簡介
5q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通常簡稱為SMA)是一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它的特徵是脊髓和腦幹中的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令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最終導致嚴重殘疾。SMA是嬰兒死於神經肌肉問題的主要原因。根據2024年的數據,香港每10萬新生兒中約有7例SMA,比例高於日本和台灣。
成因
5q-SMA是由兩個位於5號染色體5q13.2區域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出現缺失或發生突變引起。大多數患者(95-98%)屬於SMN1基因的第7外顯子或第7和第8外顯子的純合缺失。其餘2-5%的患者則屬於複合雜合突變,即一個SMN1基因中出現第7外顯子缺失,而另一個SMN1基因中出現點突變或小型突變。這種基因突變導致運動神經元中的SMN蛋白減少,進而引起運動神經元死亡,肌肉無法從大腦接收到正確的信號,最終導致進行性肌肉無力和肌肉萎縮。
遺傳模式
5q-SMA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只攜帶一個突變SMN1 基因的雜合攜帶者不會出現徵狀;但若夫妻雙方均為攜帶者,其孩子則有25%的機率遺傳到兩個缺陷SMN1基因而患有此病。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另一個基因SMN2同樣能夠產生SMN蛋白。然而,由於其結構上的細微差異,SMN2通常產生的功能性SMN蛋白較少。SMA患者通常擁有多個SMN2基因拷貝,這些基因的數量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更多的SMN2拷貝可以補償部分SMN1功能的缺失,因而徵狀較輕微。
臨床徵狀
兒童期發作的SMA可分為三種類型:SMA I型、II型和III型。
SMA I型是最嚴重的SMA病型,佔所有SMA病例的60%。它是導致患病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沒有呼吸支援的孩子會在兩歲前去世。這些嬰兒出生時通常表現正常,但在出生後的首六個月裡,會出現肌肉無力、哭聲微弱、呼吸困難和吞嚥困難等徵狀。他們永遠無法自行坐立,全身無力的情況會迅速惡化。這些孩子的死亡年齡中位數為八個月。
SMA II型佔所有SMA病例的25%-30%。患兒病情中等,可以坐起來,但不能自行站立或行走。部分患兒最終喪失坐立能力,出現吞嚥困難和嚴重的呼吸問題。
患有III型SMA的兒童可以不用輔助行走,但大約50%的兒童通常最終在青春期會失去行走能力。
肌肉骨骼併發症亦常見於SMA兒童中(尤其是I型和II型),包括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脫位和脊柱後凸。
由於進行性肌肉無力會影響骨的強度,SMA兒童會有更高的骨質脆弱風險。長骨骨折可能導致喪失行走能力,而更常見的脊椎骨折通常會導致背部疼痛。
診斷
診斷評估始於查問病史,隨後會進行體格檢查和進一步的診斷檢測,可能包括基因檢測以尋找SMN1基因缺失或突變。
- 標準的基因測試可偵測到純合SMN1外顯子7缺失或SMN1外顯子7和8缺失。
- 複合雜合突變包括SMN1外顯子7缺失(等位基因1)和SMN1基因內小突變(等位基因2)可通過一系列的基因測試偵測。
治療
SMA患者的治療包括由跨專科團隊提供的標準照顧,以及旨在維持或改善運動能力和生活質素的治療。醫療團隊通常包括專門治理神經肌肉疾病的兒童腦神經科醫生、內分泌科醫生、骨科醫生、呼吸科醫生、其他專科醫生,以及康復團隊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矯形師和營養師。
通過持續評估活動能力、手部功能、吞咽、呼吸、攣縮、髖關節、脊柱彎曲、骨骼健康和體重增加的情況,跨專科團隊便能夠根據疾病進展為兒童制訂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
- 改善病情的治療:目前香港有三種SMA治療方法。第一種是藥物Nusinersen,它是反義寡核苷酸,需定期進行鞘內注射。第二種是Risdiplam,它是小分子藥物,需每日口服。兩者均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SMA患者。第三種是基因替代療法Onasemnogene abeparvovec-xioi,通過一次性靜脈注射給藥,僅適用於兩歲以下的兒童。這三種治療方法都能增加功能性SMN蛋白的水平。這些新型療法已被證明能顯著改善SMA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早期便開始治療的年輕患者效果尤佳。
- 骨骼健康治療:建議定期補充維生素D和鈣,以確保良好的骨骼健康。雙磷酸鹽會用作治療確診骨質疏鬆症的患者。
復康治療
- 物理治療:包括定期進行關節和伸展運動以防止攣縮。溫和的運動通常結合水療和娛樂活動,可以幫助預防因不常使用而導致的肌肉萎縮。
- 矯形器:使用支架可以保持肌肉和肌腱的伸展,延緩攣縮。脊柱支架可以延緩脊柱側彎的惡化。
- 行走輔助器具:拐杖、助行器和輪椅可幫助維持活動能力和獨立性。站立架可支持被動站立。
- 營養諮詢:這對SMA護理至關重要,目的是確保每個孩子的營養攝入量足以支持其生長發育和整體健康。通過調整飲食,如增加食物的濃稠度可以預防嗆噎風險。充足的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入有助於預防便秘。避免高脂肪飲食則可減少胃食道逆流問題。
呼吸輔助
部分兒童可能需要在夜間睡眠時,甚至白天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手術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來矯正攣縮或嚴重脊柱彎曲,或處理進行性髖關節半脫位,特別是那些能夠自己步行,或使用輔助器具步行的患者。
跟進照顧
香港兒童醫院的綜合治理模式
香港兒童醫院集中了SMA的新生兒篩查與治療計劃,服務對象包括:
- 所有剛經由新生兒篩查確診的SMA嬰兒
- 所有出現SMA徵狀,並且符合資格和獲批准接受SMA治療的兒童
我們的腦神經科團隊與新生兒科團隊及其他跨專科團隊緊密合作,致力及早為病人提供SMA治療,最理想為出生後四至六週內開始。
我們的「腦神經科(SMA)—內分泌科(骨骼健康)—骨科」聯合門診服務所有SMA兒童。跨專科團隊會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呼吸功能、運動能力和營養評估,並與患者原屬醫院的團隊緊密合作,提供個人化和協調的治理。
SMA是一種伴隨多系統衰退的漸進性運動神經元疾病。通過優質的標準照顧和盡早展開改善病情的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惡化。要達到最佳臨床效果,最好是透過新生兒篩查診斷出患病的嬰兒,並在他們尚未出現徵狀,或徵狀出現的早期階段即開始治療。香港兒童醫院致力透過跨專科團隊的監測和及時干預,因應每個孩子的需要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我們努力將臨床治療與研究相結合,以提升SMA患者的照顧水平和效果。
參考資料
Ip HNH, Yu MKL, Wong WHS, Liu A, Kwan KYH, Chan SHS.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with Nusinerse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n Scoliosis Progression. J Neuromuscul Dis. 2024;11(2):349-359. doi: 10.3233/JND-230077.
鳴謝
主要作者:陳凱珊醫生(代表香港兒童醫院腦神經科團隊)
首次發佈:2025年11月
©2025香港兒童醫院。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