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
網站地圖

病人及家長

首頁 病人及家長 了解你的病症 室上性心動過速

室上性心動過速

簡介

室上性心動過速屬於其中一種心律不正。心動過速是指心臟跳動得太快,而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兒童最常見的快速心律異常,大約每500名年輕病童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疾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新生兒、四至六歲兒童,和青少年早期。雖然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患者或會感到十分不適,但此病很少危及生命,而且在所有年齡都有很大機會能成功治療。

成因

心臟是一塊有四個間隔的肌肉,上方的兩個間隔稱為心房,下方的兩個間隔稱為心室。在一個正常的心臟中,控制心跳的電流信號起始於右心房一個稱為竇房的區域,之後沿著固定的路徑 (心臟中心的房室結)從心房傳遞到心室。對於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這些信號有時候會出現「短路」的情況,令心跳變快。如心律失常的源頭發生在心房或房室結,便被稱為室上性心動過速,意思是「心室上方的心跳加快」。常見的原因為心房和心室之間存在額外的電流信號連接,或當心房發出異常的電流信號時,也有機會導致心跳加快。

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WPW):WPW是一種電導通道出現異常的疾病,導致電流信號由額外的非主要路徑傳導到心室。它是先天性結構問題,可能會引致心源性猝死,但在兒童中很罕見。

兒童室上性心動過速有機會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如愛伯斯坦氏異常(Ebstein's anomaly)。

臨床徵狀

由於嬰兒自身可以忍耐一段短時間的心跳加快,所以患有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嬰兒不一定立即出現徵狀。如有徵狀,它們通常包括:

  • 餵食困難
  • 餵食時冒汗
  • 呼吸比平常快,像喘氣
  • 看起來倦怠無力,沒精打采

患有上室心動過速的兒童可能沒有任何徵狀。年長一點並能夠描述身體毛病的兒童可能會表達出以下徵狀:

  • 心悸,或有心跳加快的感覺,這可能發生在休息或運動期間,年幼的孩子可能會形容為心臟「卜卜跳」
  • 胸痛(兒童經常將快速或不規則的心跳感覺喚作疼痛)和胃痛
  • 感覺喘不過氣來
  • 心臟砰砰作響,像在喉嚨裏跳動
  • 感到頭暈
  • 昏厥

診斷

  • 為了診斷室上性心動過速,我們需要記錄正在發生的快速心率(如透過觸診量度橈動脈脈搏、用耳朵緊貼病童胸腔聆聽心跳聲、用聽診器等)
  • 室上性心動過速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心電圖(ECG)來診斷
香港兒童醫院提供的特別測試/檢查
  • 運動心電圖:適用於運動時出現徵狀的兒童
  • 攜帶式活動心電圖:連續記錄心電圖一段時間(通常為24小時,但可延長至數天),適用於頻繁出現徵狀的兒童
  • 心律不正紀錄儀:當兒童感到不適時可以即時啟動裝置以記錄心電圖,適用於徵狀歷時較短和次數不頻繁的兒童
  • 電生理檢查:通常很少需要進行這項測試,但可考慮為曾反覆出現疑似室上性心動過速徵狀,但心電圖未能記錄異常的兒童

治療

急性期治療
  • 醫護人員會教導兒童及其家人「迷走神經刺激法」,一旦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便可以施行 ,方法包括:
    • 在新生兒和嬰兒的前額和鼻樑上用冰敷20-30秒
    • 把幼童(2-5歲)的身體倒轉過來,頭部朝下
    • 屏住呼吸並用力(「伐氏呼吸法」)
    • 將面部浸入冰冷的水中(潛水反射)
    • 咳嗽
    • 將拇指塞入咀裏並吹氣(像吹氣球)
  • 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ATP),這藥物可在緊急情況下終止常見的室上性心動過速
  • 同步電擊整流治療:傳遞電擊能量以終止心律異常
  • 盡量讓過程顯得有趣,在平日沒有心動過速時可預先模擬練習,這樣你的孩子便不會太過害怕,並更能配合指示
長期疾病管理
  • 對於只屬輕度和不頻繁發作的兒童,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
  • 對於發作頻繁、歷時長、難以終止,或影響運動參與的兒童,便有需要進行治療
  • 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治療或導管消融術
  • 藥物如乙型(β)受體阻斷藥可用作減慢心率,數據顯示藥物對兒童安全和有效,能降低室上性心動過速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但有機會產生發惡夢和影響胃口等副作用
香港兒童醫院提供的特別治療方案

導管消融術是兒童心律不正的其中一種安全和有效的非外科治療方法。過程中醫生會使用幼小的導管,通過腹股溝或手臂的血管到達心臟,然後燒毀或凍死心律失常區域的組織。

通過導管消融術,我們可以消除引起心律失常的電流信號。當異常的電流信號消失時,就能緩解心律不正的情況。

導管消融術對於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有相當高的成功率。只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它有可能會破壞正常的傳導系統,導致心臟傳導阻滯而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如異常的電流通道非常接近房室結,或直接在房室結裏面(房室結性心動過速),有關風險會相對增加。

導管消融術的成功率為87-98%,復發率為10-15%,這視乎心律失常的位置。發生心臟傳導阻滯的風險低於1%,整體來說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很低(1%)。整個治療程序需要數小時,而大多數兒童可以翌日出院。

跟進照顧

  • 當孩子懷疑患有室上性心動過速,醫護人員會教導父母自行評估心率的方法
  • 父母和患者亦會學到適合其年齡使用的迷走神經刺激法,和在甚麼時候需要使用緊急救援服務,包括:
    • 徵狀長時間仍未被緩解
    • 使用迷走神經刺激法後,依然不能停止發作
    • 昏厥
  • 醫生會定期安排門診跟進,以評估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病情控制和/或調校藥物
  • 兒童可如常參與學校的體育活動

參考資料和有用資源

  • Children’s Heart Federation (UK)
  • Walsh MA, Gonzalez CM, Uzun OJ, et al. Outcomes From Pediatric Ablation: A Review of 20 Years of National Data.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21 Nov;7(11):1358-1365.
  • Dubin AM, Jorgensen NW, Radbill AE, et al. What have we learned in the last 20 years? A comparison of a modern era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catheter ablation registry to previous pediatric ablation registries. Heart Rhythm. 2019 Jan;16(1):57-63.
  • Philip Saul J, Kanter RJ et al. PACES/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catheter ablation in children and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Developed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Electrophysiology Society (PAC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Endorsed by the governing bodies of PACES, HRS,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European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Cardiology (AEPC). Heart Rhythm. 2016 Jun;13(6): e251-89.
  • KT Wong, TC Yung, KS Lun, et al. Ten-year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ccessory Pathways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 HK J Paediatr (New Series) 2005; 10:257-264.
  • Borquez AA, Williams MR. Essentials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or the Pediatrician. Pediatr Ann. 2021 Mar;50(3): e113-e120.

鳴謝

主要作者:郭爕義醫生(代表香港兒童醫院心臟科團隊)
首次發佈:2024年3月

©2024年香港兒童醫院。版權所有。